习主席的这次历史性访问,为中国的“朋友圈”又增添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2019-10-14

  1012日,喜马拉雅山国尼泊尔迎来了一位尊贵客人。时隔23年,中国国家主席再次访问这个南亚邻邦。 

  千年古城加德满都,欢迎的人群热情涌动,一张张笑脸温暖灿烂。 

  抵尼当天,活动满满当当。当然,最大亮点还是中尼关系的新定位。当天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同班达里总统共同宣布,双方将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建立中尼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历史性的访问,里程碑的意义。从双边层面看,中尼友好合作掀开了崭新篇章;从地区乃至更大层面看,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南亚方向增加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邻国友好交往的典范,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发展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每一种伙伴关系定位,都大有讲究。 

  2009年中尼宣布建立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次,中尼关系实现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升级,更是蕴含着丰富信息。 

  首先,说明中尼关系的基础好。从远的讲,中尼世代友好,友谊跨越千年;就近的说,自1955年建交以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关于中尼关系,习近平主席在尼泊尔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这样评价:邻国间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其次,说明中尼关系的前景广。这一点,放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更加突出。作为中国与南亚交往的重要通道,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方向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伙伴,对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十分重要。 

  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尼泊尔的态度非常积极。它不但是亚投行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 还于20175月与中国签署了关于 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20186月,尼泊尔总理奥利访华期间,中尼签署了铁路合作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被称为中尼合作历史中最重要的倡议 

  中尼共建一带一路,有一个核心词——“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当前,双方正在建设和升级包括公路、口岸、机场、电站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一个跨越喜马拉雅的联通网络已初现雏形。 

  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更丰富的表达,更精准的定位 

  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一个重要的标志和一道亮丽的风景。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2018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概念的提出,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更加丰富多彩,呈现伙伴关系量质齐升、伙伴关系分布更加均衡、伙伴关系形式更加多样等新特点。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任远喆说。 

  仅以今年为例: 

  ——6月,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7月,习近平主席同保加利亚总统拉德夫一致决定,将中保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9月,习近平主席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一致决定,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算上这一次中尼关系新定位,不到5个月,中国就实现了与4个国家伙伴关系的新提升。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最近备受关注的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这些都是十八大以来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中出现的新词汇。 

  更丰富的表达,更精准的定位。任远喆特别提到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出现的议题性伙伴关系比如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就发掘出了伙伴关系的创新特色,体现了伙伴关系的精确定位。 

  在任远喆看来,这次中尼关系新定位中出现的发展与繁荣一词也体现了议题导向。这表明新时期中尼合作将主要从发展领域入手,包括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对接以及发展经验的分享借鉴。 

  越来越广大的朋友圈,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中国理念 

  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目前,中国已与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建立了110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越来越广大的中国朋友圈,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的伙伴关系理念越来越得人心! 

  关于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总结出三个基本特征: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 

  我们的伙伴关系是无敌国外交,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都可以成为朋友。任远喆说。 

  独行快,众行远。习近平主席此次南亚之行,成为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又一次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