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从草原飞向世界,进出口银行与一家企业的故事

2012-10-30

都说银行给企业贷款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关系。但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等于其必然出现。

  几天前,在首都国际机场,刚刚送走新西兰客户的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与正准备前往通辽采访的记者聊了起来。李和说,喝水不忘掘井人。我们公司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知名度,没有为我们“雪中送炭”的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不可想象的。是他们让我们从草原飞向了世界。

  从濒临倒闭到享誉世界

  2002年6月20日,在草肥水美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科尔沁牛业公司开张成立。十年的曲曲折折,科尔沁牛业公司从几经濒临倒闭到如今发展成一家国内肉牛屠宰生产规模第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牛肉加工企业,目前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包括两家牛肉加工厂,一个育肥牛基地。该公司从德国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严格按照欧盟食品卫生标准建立了牛肉加工生产流水线,形成了年屠宰能力10万头肉牛,生产冷鲜、冷冻肉2万吨的规模。企业产品定位于国内中高端市场,并销往中东、俄罗斯、以色列、马来西亚、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

  科尔沁牛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009年是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流动资金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此时,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派出工作团队对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后,向科尔沁牛业首次提供了1笔7000万元农产品出口卖方信贷,以支持科尔沁牛业出口牛肉产品。2010年,根据其发展需要,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继续加大力度给予资金支持,再次为其提供贷款1亿元人民币。2012年,对其批准贷款的金额又逐步增加到了1.2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底,该公司出口金额增加到1549万美元,已超过2010年出口额的10.6%,达到2009年的近7倍。

  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通过扶持科尔沁牛业的牛肉产品“走出去”,使科尔沁牛业从一家濒临停产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为如今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2011年度,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5.4亿元,较2009年增长1.7倍,实现净利3161万元,是2009年度的6.3倍。在企业销售额和利润连年攀升的同时,企业国际知名度也日益提升。继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许供应商后,科尔沁牛业又相继成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特许供应商,目前该公司正逐步成为一个跨区域发展、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元化国际化牛肉加工企业。

  做有道德的企业

 美饶的科尔沁大草原,是蒙古族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民族最集中的游牧地区。这里具有悠久的草原畜牧传统和经验。4000万亩的天然牧场生长着近1600多种植物。这片神奇的土地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是科尔沁牛与西门塔尔牛的繁育基地。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原产瑞士的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形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为中国的牛肉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质牛源。

  走进科尔沁牛业生产厂区的大门,环顾左右,记者看到了两幅标语:一幅是“食品安全,事关健康和生命,每一个食品工作者都应该用良心和道德保证产品的安全。”另一幅是“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字幅醒目,内涵深刻,令人赞叹,后者更是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由不规范,地方私屠滥宰现象极为严重,牛肉来源不明,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饮食,造成了近几年来我国牛业品牌集中度低,产品质量普遍不够高,安全存在严重隐患,这成为制约牛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科尔沁牛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食品工业——道德工业。公司在确定企业发展目标时就确立了“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珍爱生命,做道德人”的企业经营理念。

 在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贷款支持下,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下属甘旗卡加工厂进行了全新改造,从德国引进了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严格按照欧盟食品卫生标准,并建立了HACCP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公司率先使用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包括家畜自动跟踪检测系统、心脑麻电系统、自动分级系统、真空自动收集输送系统以及生产全程PLC控制系统。通过不断提升品质,科尔沁牛业的产品获得多项国际贸易认可和国家级有关认证,在中东阿拉伯国家知名度很高,还拿到了亚洲国家准入门槛最高的马来西亚的经营许可。